法制周报记者 张斌 雷昕 通讯员 廖远哲 吴哲
“坚持人民至上,当好忠诚卫士。”7月1日上午,在湖南省纪委监委,当10名青年干部代表讲述了护航脱贫攻坚和开展入村督查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获后,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傅奎以此为主题,讲授了一堂精彩而深刻的专题党课。
心怀“国之大者”,致广大而尽精微。纪检监察干部,既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监督执纪者,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直接参与者。为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落实落地,湖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牢记政治责任,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靠前督促各级履职尽责,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下沉作风监督之力 回应群众关切
干部作风,关乎脱贫攻坚成败,影响全面小康的成色。一些“不落实”“落不实”的问题,不止于能力不足,更在于担当不够、精微不足。
在麻阳苗族自治县石羊哨乡岩落寨村,就出现过一件让群众不舒服的事:一到周末,部分群众家里就停水了。
这是啥原因?县纪委监委细查发现,原来这部分村民的用水是通过抽取井水,再利用管网输送到家中。因村里没有专门的水管员,在实际操作中,就由驻村帮扶工作队负责水泵的管理及抽水事宜。有时到了周末,驻村工作队离村后无人抽水,村民也就无自来水可用。
群众的小事就是大事。县纪委监委立即发函,要求县水利局与石羊哨乡政府就该问题进行整改。6月2日,乡党委召开相关会议,明确3组村民向宽贵为水管员,每月工资800元,负责水泵管理及抽水。
7月11日,县纪委监委流动监督小分队队员利用周末时间,再次来到村里开展“回头看”。“现在抽水‘不放假’!”这次,村民满意地笑了。
据悉,针对扶贫领域“干部作风不实、抓落实不力”的问题,麻阳苗族自治县组建8支小分队开展“全勤式”流动监督,精准发现问题,推动整改落实。同时,对扶贫领域存在的“四风”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今年5月以来,该县就发现帮扶责任人走访不扎实、个别干部驻村时“走读”等问题42个,目前均整改到位。
“感谢党的好政策,不仅让我们搬进新房子,还在安置点附近给我们分了二分菜地。只要手脚勤快点,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近日,祁东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太和堂镇包山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回访时,群众说起“安心菜园子”,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祁东县纪委监委坚持把监督力量下沉到部门行业、企业车间,切实压紧压实易地搬迁安置地相关职能部门主体责任,督促详细摸排、建立台账,落实落细各项扶持保障措施,让保障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事项落实落地。
在护航脱贫攻坚过程中,湖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这样严查快办下沉作风监督之力,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及时消除群众疑虑,有力推动了各级职能部门以作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务实作风“做加法” 基层减负“做减法”
“明明不是农村户口,却被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这确实是干部工作不扎实,存在形式主义。”
今年3月,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纪委对全乡2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排走访时,发现工农村黄某和母亲曾某虽同住一处,但分属两个户口,且曾某属于非农户口。
经查,2014年进行贫困户识别时,该村扶贫专干未按照工作要求进行人员户籍信息核实,仅凭之前低保申请的人员信息,便把曾某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该扶贫专干对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且在后期工作中,对人员动态调整不及时,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经乡纪委研究,并报乡党委研究同意,被立案审查。
此次专项整治,长城乡共查出少数帮扶责任人政策不熟悉、结对帮扶流于形式、个别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通过整治,大家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更加顺畅了。
严查扶贫工作不实、作风漂浮,是各级纪委监委深入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个侧面。在实践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专项整治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既在务实作风中“做加法”,也在基层减负上“做减法”。
其中,仅雨湖区去年就对乡镇街道考核由50项指标精简为20项,对区各级各部门牵头设立的“一票否决”“责任状”、重复微信建群事项进行进一步清理,除中央、省、市有明确规定的,其他事项一律不再保留,共梳理出拟保留的责任状事项2项,清理微信群67个。
今年以来,新晃侗族自治县探索建立联合督查工作制度,要求各职能部门业务监督“搭桥”县纪委监委“监督日”机制,按照“一支队伍、一次督查,每月一次、全面覆盖”的要求,开展多部门“组团式”督查,避免重复监督、多头监督,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7月上旬,该县鱼市镇纪委书记邹翠香的办公桌上,一份全镇6月联合督查问题清单汇总表新鲜出炉,10个村在脱贫攻坚、防汛抗灾等6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一目了然。“镇有关部门组建一支队伍,每个村一个月内只监督一次,却完成了6项督查任务,上个月还是头一回。”她兴奋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实行“组团式”督查后,今年6月,鱼市镇镇共联合督查了10个村的党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抗灾、安全生产、农业6项工作,共发现49类问题。目前,新晃已在全县推广“一支队伍、一次督查”模式。
澄清正名后 更有干劲了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刻,湖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及时对不实信访举报问题予以澄清,保护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受挫伤,激励干部实干担当、履职尽责,切实提高考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感谢纪委还我清白!之前受到不实举报,我确实感觉有些委屈,多亏组织为我澄清事实,给我撑腰鼓劲,工作更有干劲了。”6月30日,当纪检监察干部再次回访南县三仙湖镇关帝庙村村支部书记卢某科时,他正在为防汛备汛工作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2月,有群众举报反映,“三仙湖镇关帝庙村村长卢某科利用村长之权将该村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村民卢某列为低保户”。三仙湖镇纪委立即成立核查组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卢某并非低保户,也未曾享受过低保政策,但他曾是贫困户。
调查人员了解到,在2014年,卢某因大病致贫,经村评议小组民主评议后,按程序逐级上报,审核通过后被列为贫困户,卢某一家在扶贫政策帮扶下,加之自身努力奋斗,家庭条件逐渐好转,并于2016年10月退出贫困户序列。在整个过程中,未发现存在违纪违规问题。
信访结案后,镇纪委组织村支两委、党员和群众代表、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在关帝庙村村部召开澄清正名会议:“经调查核实,有关村支部书记卢某科的信访举报问题不属实。今天,我们为卢支书澄清正名。”
“群众误会我不信任我,我之前心里还有些过不去。现在群众放心了,我也宽心了。”如今,卢某科心无旁骛投入工作,群众对村里工作也更支持和配合了。
数据显示,仅去年,湖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澄清了结失实信访举报1593件,为1148名党员干部澄清问题;依规依纪减轻处理479人,免予处理155人。同时,对受处理和被通报曝光党员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3949次,回访6077人次,让曾经“跌倒”的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纪委监委干部在永顺县灵溪镇猫子糖村开展入村督查,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长谈,了解收集群众诉求。
责编:张东久
来源:法制周报